在从案发现场a市第二小学往局子里赶的路上,车里的气氛颇有点沉闷。
第三名死者的出现标示着这起案件已经彻底压不下来了,尤其还是在学校这种地方,无疑让这个案件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警察的压力自然也就更沉重了。方才姜眠在从学校里出来的时候,甚至还看到有好几个记者正在试图突破他们设下的警戒线,幸好被站岗的刑警及时给拽了回去。
方缙在开着车,狄阳坐在副驾,姜眠坐在后座。看着外面车水马龙的街景,姜眠缓缓蹙起了眉头。
“为什么是学校?”他百思不得其解。
“这一点确实很奇怪,”狄阳接了他的话茬,“他明明可以在更隐蔽的地方抛尸,为什么偏偏把死者就放在学校这种必定会被迅速察觉的地方?难道他的目的就是被人发现?”
“关于这一点,我其实有点猜测。”方缙透过汽车的后视镜,看向了二人。
他外勤劳模的称号可不是白来的,卫黎之所以总喜欢让方缙出外勤,不仅在于他这个人比较外向随和,与人的沟通技能点满,也在于他看问题的细致入微与角度之特殊。
“我刚一进内教室,就感觉有地方不对劲儿了——你们觉不觉得,死者死在黑板前的样子,和他那坐姿,特别像是一名老师?”
“一名老师?”
姜眠突然间仿佛被什么击中了一样,与狄阳对视了一眼。
这么说来的确:学校、三年级七班、坐在黑板前的姿势种种迹象都表明,凶手似乎的确在刻意让死者显得像是一名老师的样子。可是这又是为什么?难道老师这个身份对于凶手来说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或者说对于这一系列案件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还有一点我也挺在意的,”方缙继续说道:“以常医生的说法,死者没有搏斗的痕迹,也没有明显被捆绑的外伤,说明来到学校的这个行为是死者自发决定的。这样的话就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凶手认识死者,又或者,凶手曾偷偷联系过死者?”
“我觉得这是一个思路。”
狄阳点了点头认可后,执行力超强地拿出手机拨号给了专门采集证据的鉴识科的同事,让他们在查明死者的身份后,着重调查他最近有没有与陌生人有过通信,抑或是见面。
如果可以顺着这条藤摸到凶手的瓜,那对于刑警们来说简直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案发现场的小学距离市局也没多远,遇到一个红灯踩了刹车将车停下后,方缙抽空拿起了放在旁边的水杯,喝了几口滋润了一下嗓子。
“嗯?”突然,在寂静的车内,狄阳嗓中不由自主溢出来的声音吸引了姜眠的注意力。
他扭过头去,透过车玻璃上的影子,他能清晰地看到狄阳正微蹙着眉头,看向了车外的人行道。她的视线追随着在路边行走的一位年轻女性的身影,看她的动作,甚至像是有了打开车门跑下去的冲动。
“你认识?”姜眠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