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龁轻叹了口气,他知道,现在不是追究这些事情的时候,重要的是把人救出来。
没错,是救人,不是救人们!
而王龁所焦急的原因,也不只是一万五千精兵,更重要的反而是嬴摎!这个被自己和白起寄予厚望的年轻将领。
王龁心中清楚,如此的火势之下,那一万五千精兵根本没得救了,唯一希望的就是嬴摎!希望他的亲兵们能将他的嬴摎将军给护下来。
“嬴摎啊嬴摎!你可千万坚持住!”王龁心中怒吼道。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尤其是如今秦国高层将领正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王龁可太知道嬴摎的重要性了,可以说嬴摎不仅仅是白起的继任者,更是白起乃至整个秦军的传承者。
所谓传承者,承上启下者也。
为了锻炼他,从白起到他自己乃至整个秦军,都付出了太多太多了,从壁垒之战到北路之战,一守一攻,明明都有更好的将领可用,可无论白起还是自己都义无反顾地将指挥权给了嬴摎,为的就是锻炼出他。
可以说,武安君是以秦军数万兵卒的性命为代价来磨砺和提升着他。
若是嬴摎此战有损,秦军的损失可就太大了。
稍稍冷静了一会儿,王龁随即又看向远处的火焰,默默计算着赵军的兵力,按照赵军队列长度,兵力当在两三万左右,若是保险起见,当还有五千左右的预备队,因此赵军此次行动的总兵力当不超过四万人马。
判断清楚赵军的实力,王龁果断开始下令道。
“传我将令:
其一,速拟军报告知武安君,嬴摎将军中伏之事,曰:赵军曰四万大军设伏于北面山谷,我军一万五千精骑恐已遭毒手,嬴摎将军生死未知,望武安君早做打算;
其二,将军王骑,率骑兵两万为先锋,火速向嬴摎将军靠拢,接敌后不许入谷,待后军至后一齐行动。我自督军三万步卒为中军,紧随其后进行解围。
其三,其余诸军原地待命,无本将或武安君将令,不得轻动,若有赵军挑衅,只许就地防御,不可出寨迎敌。”
“是!”众将纷纷躬身领命。
不得不说,王龁还是真的有两把刷子的。仅仅凭借着远处的惊鸿一瞥,就真的估算出了赵军的真实实力,仅仅这一手,不是常年浸润疆场之将,就根本学不来。
而王龁的布置也不愧老手之称!
速报武安君自然不必多说,发生如此大事,尤其涉及秦军传承之事,定然要第一时间报于十分看重嬴摎的武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