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言海>玄幻>归义非唐 > 第317章 岭西多病
    这般想着,刘继隆向前方那位戴着木藤头盔的官员询问道:“没有人受伤吧?”

    “没有!”官员连忙回应,刘继隆见状走上前去,只见数百名工人已经开始清理碎石。

    他们身上穿着冬衣,冬衣由两块厚布制成成衣,然后塞入柳絮来御寒。

    每当瞧见这些柳絮冬衣的时候,刘继隆都十分怀念棉花,因此他不免看向崔恕:

    “王焘他们派去崖州的人,可曾有消息带回?”

    “未曾。”崔恕不假思索的摇了摇头,这让刘继隆叹了口气。

    张淮深拿下西州后,刘继隆便从他那边获得过棉花,但西域的棉花显然与后世的棉花有很大区别。

    后世的棉花十分蓬松,一亩能产二百乃至五百斤,高质量的土地还能提供更高的产量。

    但刘继隆从张淮深处获得的棉花却与后世并不相同,首先就是棉桃很小,只有拇指的指甲盖大小,而且棉桃内部有许许多多的籽,这个时代没有能够处理的技术。

    除此之外,便是产量很低,每亩不过二十几斤,而且这还是在西州高昌适宜地区的产量,若是引进他处,产量还将耕地,甚至根本种不出来。

    就那么一点纤维,而且还很挑土地,又没有能够解决问题的技术……

    这也难怪汉唐虽然都发现了棉花的作用,却没有大规模种植。

    正因如此,刘继隆才算彻底放弃了对西域棉的引入,转而看向了海南的黎族棉。

    棉花传入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西北,一条是西南。

    棉花传入中原后,基本没人去培育它,都将它当做观赏品。

    唯一培育棉花的,便是海南岛上缺乏纺织品的黎族。

    由于缺乏纺织品,所以他们便开始了培育棉花,让棉花适应海南的气候。

    恰好这时黄道婆学习了黎族的棉纺技术,带来技术革新,而南方沿海土地偏盐碱化,无法种植其它作物。

    这种时候,黄道婆带来的黎族育种棉花却因为耐盐走入众人视线,最后在明初朱元璋的大力推广下,海南棉花开始在各地扎根发芽。

    凭借着海南棉的特性,明军也成为了中原王朝中鲜少向东北深入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