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刘继隆愿意退兵,将三州交归东川,则其罪可免。”
“倘若刘继隆执迷不悟,则可举兵讨伐!”
路岩的开口,将朝会的内容给定了调,而百官之中的张议潮、封邦彦、杨知温等人脸色一变。
“陛下,臣附议!”
当路岩话音落下,不少官员眼见皇帝露出满意的表情,于是纷纷站出来表示认同。
只是这种关键时刻,以往向来支持朝廷的兵部侍郎郑畋却难得唱了个反调。
“陛下,臣请陛下三思,眼下并非讨伐刘继隆的最佳时机!”
郑畋站出来后,所有人都用惊讶的目光看向他,就连李漼都不免询问道:“郑侍郎平日里向来支持朝廷讨平陇右,如何今日有了不同意见?”
“陛下……”郑畋整理了情绪,随后才继续道:
“此前朝廷无大敌,便是番贼南蛮也被阻拦在三关、黎州以外。”
“如今故桃关丢失,虽有西川官兵修筑灌口关,但西川官兵此役死伤严重,收复嘉州实乃侥幸。”
“高使君平调西川节度使后,又抽调五千精骑及七千马步兵赴任西川,致使东川兵力不过二万三千余,而西川也仅三万五千余。”
“山南西道兵马不过二万,凤翔镇折损兵马后,仅存兵马二万。”
“如此一来,京西北八镇仅兵九万,而三川仅兵七万八千。”
“朝廷若是还要防备番贼和南蛮、北虏,那可用之兵,恐怕仅有十万之数。”
“臣以为,眼下可派人询问刘继隆是否愿意归还三州,即便其不愿归还,也不可轻易开战,而是应该等三川、京西北等镇补充足够兵马,再开战也不迟。”
西川一役,唐军死伤近四万众,这对于大唐来说,已经是不小的损伤了。
郑畋也从中看出了地方藩镇的兵马实力,所以不敢再轻言开战。
李漼见他说的有理有据,当下微微皱眉,而一些不识局面的官员却仍然在叫嚣。
“京西北八镇与三川兵马虽然遭受折损,然禁军十万之众,为何不能讨平刘继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