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之都,
那是人类历史上首座太空城市,
同时是华夏国民协作的经典案例,
更将是波澜壮阔的航天史诗级巨著。
按照计划,星河之都将于月1日全面竣工并献礼祖国。
也即从今天开始,距离人工智能设定的时间节点只剩下一年的时间。
截至目前,星河之都的工程建设进度为81%,
其中华夏航天国家队在过去的四年时间里,总计为其完成了586次航天发射任务,而沐宇航天科技倾尽全力,为其完成了1097次航天发射任务。
一个个太空城的单元部件像流水线上的货物一样,以一天接近一次的发射频次被送到位于地球外层空间的太空工作站。
当下,包括1231名在地球轨道上工作的工程师在内,一共有21万名工程专家及技术人员参与到相关的项目建设工作当中。
而这些工作总量,在十多年前航天人的眼中,简直根本无法想象和难以完成的任务。
这便是受控核聚变技术的应用,科学技术的爆发以及全新航天时代带来的剧变。
如果能够聚焦太空轨道中星河之都的周边,随处可见运载飞船拖拽着某个太空城的部件,并将其运送到相应的位置进行深度的焊接组装的景象。
工程师队伍也都卯足了劲,无论是在太空工作站,还是在星河之都的舱体,很多地方都可以看见跳动着的火花。
得益于8级【工程研究院】中3个高级工程学部的研究成果,星河之都的整个设计方案简直堪称建立在当前科技基础上的一座艺术巅峰。
那是一座设计总质量已经达到了近五十万吨级别的人造小型天体(彼时火箭运力都在100-200吨)。
那是能够容纳五千到一万人的太空城市,其规模已经达到了大部分西方国家一个小型城镇的规模。
可以想象一下,假如一幢每层约两百平方米,十层高的大楼,它的重量大概估算为一千吨的级别。
那么,星河之都一期项目的总质量就相当于500幢这样的大楼。
且由于太空中微重力的缘故,同等强度及结构建筑材料所能够承载的人口数,还将成倍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