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穗心里一阵热气上涌,“34叔,您一向可好?”她在姜家长大。虽然上下待她都好,可难免有拎不清的,总觉得她是表姑娘,怠慢她。往往这个时候,都不需要爹娘出面,34叔会狠狠的责罚她们。他让府里的下人称呼她为“三姑娘”,在她还不是姜穗的时候。“都好。”34叔眉眼间掩不住笑。他对着李溆躬身拱手,“公子一路辛苦,里面请。”李溆颔首,“多谢。”34叔不动声色的打量了番李溆,心下了然。三姑娘的身份,他很清楚。京城传来信息,说太子妃死了。34叔在很久之前就接到过姜睿渊的信。信中说,姜穗的身份,很多人会怀疑,不用理会她们说什么,只需要记住,姜穗是姜家的女儿就是了。34叔起初还有些担忧,这不是欺君之罪么?这会儿见到李溆,他什么都明白了。迎李溆进门时,他又恭敬了些。姜穗以前的院子,是挨着主院的。小的时候,她总是生病,几乎是在姜家夫妇二人怀里抱大的。分院子出去,姜夫人也是挑了离主院最近的地方。她哭一声,主院就能得到消息。“姐姐,我有点想念爹娘,”刚踏进院子,姜穗就说了一句。姜熙凑过来,打趣道,“不是说要一辈子住在颍州么?怎么,想回京城了?”见姜穗不说话。她故意调侃,“也不知道是和谁闹脾气呢。”“不许说,不许说。”姜穗去掩她的嘴,耳根发红。又带着歉意道,“对不起,害得姐姐也没法回京。”姜熙双手一摊,“我还真想回来看看,走的时候是个和离妇,回来是县主,这是不是衣锦还乡。”姐妹二人笑作一团,仿佛又回到了从前无忧无虑的日子。丫鬟们提着热水来了,伺候二人沐浴更衣。领着小丫头们干活的,是姜夫人身边的文心。姜家入京,愿意去的下人们跟着去,不愿意的或是给身契散了,或是留在宅子里也行。文心是山下村子里孤女,是姜夫人带她回来的温柔周到。姜夫人当她半个女儿,本是想带她入京,再给她找个好人家。可文心拒绝了。“奴婢得夫人垂怜才有今日,否则早就是一把残骨了,京城虽好,可奴婢愿意在宅子里替夫人照看一切。”还有一层意思她没说,姜夫人却明白。文心的身份摆着,姜家里里外外都觉得她将来是姜望的人。她去了京城,便是坐实了别人心里的猜测。做妾,她不愿意。做妻,她自觉配不上。所以她留在颍州,做个体面的副小姐。“文心姐,要不你随我们去京城看看,娘总念叨你。”姜穗没进热水里,舒服的喟叹,又调皮的将水泼到文心的身上。文心被她闹得身上有了湿意,却不见任何愠色,温温柔柔说道,“阿穗别闹。”又拿起梳子,一下下给她梳头。“在京城,还好么?许久没见着你,清瘦了许多。”私下无人,她也会以姐姐的样子和姜家姑娘们说话。“文心姐,我很好。”姜穗转过身,趴在桶边,小脸被热水蒸腾的水润可人。文心的眼眶在雾气缭绕里有些发红,“好,你好,那我便放心了。”姜穗知晓她是个聪慧玲珑之人。轻轻的的握着她的手,湿漉漉的眼眸亮得吓人。“以后也会很好的。”文心露出真心的笑容,点了点她的鼻尖,“我再给你梳梳头。”小时候,姜穗生病睡不安稳,文心也是拿着梳子,一下一下给她梳头。木齿划过头皮,酥麻惬意,让人安宁。沐浴后,换上轻软薄纱。小厨房做了清食小菜送过来。“姑娘们先垫垫肚子,再睡一会儿,晚些奴婢再叫你们起来用饭。”文心有条不紊的安排着。“公子那边有人照顾么?”姜穗问了一句。未等文心开口,姜熙就呵了一声,“这么不放心,怎么不自己去看看。”姜穗郁闷,她觉得姐姐回家后,都不温柔了。“三姑娘放心,34叔亲自照料的,”文心笑盈盈的给她添了一勺乌梅汤,“怕公子无趣,还去请了鹿山书院的先生们来陪着说话。”姜家的宅子所在的地方就是鹿山镇。这书院,也是姜家资助办的。在鹿山镇,人人敬重姜睿渊。“姜家的贵客,想必先生们也是很乐意奉陪的。”文心又吩咐人重新铺了被褥。“先睡一会儿,时辰还早,等晚些时候,再来叫你们用晚膳。”舟车劳顿,姐妹俩也确实累了。纱帐放下,清香燃起,日光落在缭绕的烟雾上,一室宁静。文心手脚轻慢的关上门。压低声音吩咐几个小丫头,“守在门外,别让人扰了姑娘们。”她才沿着庭院走出去,就看到有人匆匆来了,“朱家那老婆子,消息灵通得很,知道大姑娘回来了,在山下闹着呢。”她望了望院里,“要告诉大姑娘一声么?”文心沉下脸,“糊涂东西!她什么身份,也配惊扰了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