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言海>科幻>我若温良,如何为王 > 第九十七章 思相国成名史
    玉笙忽然想起周自横说过思景阳的成名史。

    政和七年,慕云湛,水瑶寻找灾祸根源的同时,相国思静阳倾尽全力调集天下粮草赈灾,安定人心,稳固江山基业。

    可是对于三百多万饥饿的灾民,再多的粮食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三百万灾民什么概念,就是每一天大概会有一百万斤的粮草运到灾区,然后分到三四十座城中去,每一座城中大概有十万人的灾民,每一个灾民每一天能分到不过区区三两粮食。

    大街上,一双双饥饿的眼睛看着一车车粮草,如同一条长龙般运过来。

    有希望了,他们可以活下去了。

    每一个人都热泪盈眶,满心欢喜的等着思静阳开仓放粮。

    可是那些粮食分到全家人手里,也只够全家人喝一天的稀粥。

    然后呢?

    然后明天又是等待下一个一百万斤粮草的一天。

    可是楚国上下哪些地方可以每天筹集一百万斤的粮草,来堵住三百万人饥饿的嘴呢?

    粮食越来越少。

    街上翘首以盼的人越来越多。

    然后接二连三的有人饿死。

    于是思相国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思相国命令各地不再发放赈灾粮草,而是开始设粥棚。

    玉笙随着水瑶,走过千山万水,自然也走过十数个城镇。这些城镇里面,一个又一个的粥棚熬着清汤寡水,带着沙粒子的夹生粥。

    思静阳派重兵强制让灾民中的枯瘦如柴的老弱妇孺排在前面,精壮汉子排在后面。

    夕阳西斜,饥肠辘辘的精壮汉子等到最后,饭锅早已空空如也。

    没有粥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