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言海>玄幻>买宋 > 第九十六章 仁德治国的国策
    守信等皆曰:“何故?”

    上曰:“是不难知矣,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

    守信等皆頓首曰:“陛下何为出此言?今天命已定,谁敢复有异心。”

    上曰:“不然。汝曹虽无异心,其如麾下之人欲富貴者,一旦以黃袍加汝之身,汝难欲不为,其可得乎?”

    皆頓首涕泣曰:“臣等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指示可生之途。”

    上曰:“人生如白驹之過隙,所为好富貴者,不過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尔曹何不釋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懽以終其天年。我且与尔曹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皆拜謝曰:“陛下念臣等至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明日,皆称疾请罢,上喜,所以慰抚赐賚之甚厚。

    这一段引文比《宋史》中记载丰富了不少,自从禁军一把手慕容延钊和韩令坤被罢以后,禁军就以时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归德节度使的石守信为首,石守信等在赵匡胤的恩威并施之下,主动交出了兵权,出为地方节度使。

    从此,石守信远离政治中心,在地方安居晚年,再也不复当年平淮南李重进之叛时,奔马驰奏太祖曰。

    “城破在朝夕,大驾亲临,一鼓可平”时的风采了。

    据说石守信被罢兵权后,在地方上“专务聚敛,积财钜万”,而且特别信奉佛教,募民建寺,驱迫甚急,而且不给工钱,于是“人多苦之。”

    不难看出这是石守信为了保全自己的一种策略,因为一个人如果贪财,有明显的缺点,就不会在其他地方特别是政治上有大的作为。

    这种论点虽然没有依据,但是义社十兄弟中另一个人的遭遇,却似乎间接佐证了这一种猜测的可能性,这个人就是韩重赟。

    韩重赟是个非常老实的人,因为他老实,赵匡胤在批量罢免禁军高级将领时,并没有罢去他的职位,而是进一步把它提升到了殿前都指挥史的位置,成为当时高级禁军将领中唯一硕果仅存的老人。

    而且赵匡胤还特别信任他,筑皇城的任务交给他,修河防的任务也交给他,连皇帝郊祀时的一干礼仪,也交给他负责。

    然而,似乎是因为人红是非多,赵匡胤的信任也差点毁了韩重赟。

    当时有人诬告韩重赟“私取亲兵为腹心”,这一着似乎正碰到了赵匡胤的忌讳:对皇权的威胁,史载:太祖怒,欲诛之。

    赵普谏曰:“亲兵,陛下必不自将,须择人付之。若重赟以谗诛,即人人惧罪,谁复为陛下将亲兵者。”

    太祖纳其言,重赟得不诛。后闻普尝救己,即诣普谢,普拒不见。